-
  ok138cn太阳集团52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思政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辑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张景龄:用榜样的力量弘扬高尚师德师风
发布时间:2018-12-28 点击率:


【人物简介】

张景龄,男,1951年毕业于私立华中大学化学系,有机磷化学家、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师范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培养了几代科技人才。长期从事磷有机化学研究。对含不对称磷原子的有机磷,提出了硫代磷酰胺烷基水扬酸酯基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甲基异柳磷的研究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著有《周环反应》等。创办了ok138cn太阳集团529农药化学研究所,在中国近代磷有机化学和农药化学的教育和研究中均作出了贡献。

【人物事迹】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顶尖学者,张景龄教授满载荣誉;作为科研团队带头人,他带领团队砥砺前行;作为化学学科的带头人,他创新不断;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他从未忘记教师本职,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要务,使好教风薪火相传。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951年张景龄老先生毕业于私立华中大学化学系,1959年公派到前苏联喀山基洛夫化工学院学习。1962年张景龄学成回国后,一方面继续从事我校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着手组织科学研究。他和助手们一道着重建立磷有机实验室并亲自设计与助手们一道制作,很快建立了元素分析设备、合成装置并自制了不少玻璃仪器。根据当时中国松毛虫危害严重的情况,他决心从研制防治松毛虫的药物着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研究工作有了头绪,但组织上需要他带队去参加农村“四清”运动,研究不得不暂停,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为科研献身的志向。到1965年他和他的助手终于成功地合成了含有乙烯亚胺的昆虫不育剂,经过药效试验,证明对松毛虫有良好的防效。

就在这时“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中国大地的各个领域,张景龄在此期间多次受到冲击和批判,但他从未动摇为祖国为人民贡献知识、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1973年学校开始恢复教学工作,但实验室仍无法开展科研工作,他已无法再等待,他向领导要求带领教师到葛店化工厂去开展科研工作。在工厂,他和工人同吃同住,日夜工作在实验室里,1973~1975年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新农药“杀虫畏”和“水环磷”的小试研制工作。实践使张景龄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特别是应用性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工农业生产的实际,否则难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因此,他动员研究室的全体同志利用假期到工农业第一线去调查研究,他亲自带队到湖北省的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区去向技术人员、工人、农民调查、学习,了解农药工业的现状、了解农业生产的需要、了解当时农药品种存在的问题。

经过数百次的试验,“水胺硫磷”小试终于成功。他亲自带领课题组人员带着自己合成的样品到荆州农科所去做药效实验。在他的带领下“水胺硫磷”终于取得了成功,并在1978年完成了国家科委下达的中试任务,随即转人大工业生产,成为取代“六六六”的大吨位新品种。他带领研究所的同事们相继又创制了新型土壤杀虫剂“甲基异柳磷”,在中国首先开发成功“乙基异柳磷”、“百草枯”、“强本赛”、“地虫磷”等10个农药新品种,并开发了“两段升温硫酸催化合成水杨酸异丙酯”;“相转移催化合成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等新工艺,均为工业生产所采用,仅“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现中国已有20余家企业生产,10多个省区应用,因此他获得了国家级奖4项,部、省级奖7项;他所领导的华中师大农药化学研究所1984年被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授予“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1990年被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张景龄面对各种困难,但仍然不断在实验中测试,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在调查中,在研究中,有时他几十个小时呆在实验室内,观察现象和同志们一道讨论分析问题,不断改进试验方案,虽然经过多次失败,但他从不气馁,总是鼓舞大家,反复强调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上是没有平坦的路可走的。

理论研究,硕果累累

张景龄不仅在应用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而且他一贯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在中国首先开创了“不对称硫代磷酰胺烷基芳基酯化学结构与杀虫活性关系的研究”。在此理论指导下合成了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不对称磷化合物,创制了新型土壤杀虫剂甲基异柳磷等新农药。     

张景龄在中国率先开展了对稠环系三唑磷茂啉化学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双稠环、三稠环磷茂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波谱性质、化学反应和构型特征,他还较系统地研究了苯并噻唑衍生物,发现了2-肼基苯并噻唑易于与各种磷酰化试剂进行磷酰化反应,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进入90年代初,已年过花甲的张景龄又在中国首先开展了对“磷烯正离子化学”这一磷化学学科中的前沿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他的学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张景龄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已在中国外发表了百余篇论文,由于他在磷有机化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卓著,从1982年起连续应邀参加了在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苏联举行的第八届至第十一届国际磷化学学术讨论会,在第十届国际磷化学学术讨论会上他还担任了助理主席,为中国对外交流,扩大中国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1988年他被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列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人词典》、《世界成就者之首》中,1988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湖北省科协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张景龄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自1978 年招收研究生以来,他始终坚持亲自为我校研究生授课,先后为研究生主讲了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磷化学、化学文献等课程。在教学中,他特别重视教材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他总是选择与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重点大学相近的教材,还亲自主持编写了《农药化学》等教材,出版了专著《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在授课中他总是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他对青年教师采取定方向,压担子,一带一,老带少的办法,让他们尽快成长走上讲台,成为骨干。他要求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更严。

为了更新知识,他50多岁时仍坚持自学统计学、量子化学、运筹学等专业,他通晓俄语、英语,但他仍努力学习德语、日语,在年过花甲后又要求自己学会计算机,为了学习计算机他经常向年轻人请教。他把这些知识贯穿到教学之中,应用到指导研究生的论文之中。他有许多业余爱好,如书法、中国传统文化及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欣赏名胜古迹。但他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一心想到的是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怎样更多地完成研究课题,因此,不论他出差到何地,他总是一有闲余时间就一头扎进了当地的图书馆,不放弃一切机会收集更多的资料,学习更多的知识,以促进科研的突破,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因此,他不得不放弃了许多个人的文化精神享受,而埋头于工作中。他一贯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无论是寒天还是酷暑,他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书房,无论何时,不可能在任何娱乐场所找到他的身影。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他要求严格,他亲自指导了2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对每个学生从选题到实验,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论文的撰写,他都一环环把关,在把好科学关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他经常向学生提问,引而不发,当学生在做论文中不顺利时,他总是鼓励、教育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二字的,要求他们要有攀科学高峰的勇气,但又要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并和学生共同研究失败原因,指明方向。他对学生论文审查更是近乎苛求,不容出现一个错误数据。不放掉一个错别字,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他用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风。他培养的学生已有大批成了中国外教学科研的骨干,在他们的心目中张先生的榜样作用永存。

张景龄一生治学严谨,授业勤奋,直到病重期间,仍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挂念研究生的学业和未整理完的著作、关心学校和研究所的发展,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将毕生献给了祖国的教育科技事业。